查看原文
其他

【官桥和铺】高甲演员爱“讲古”,90后少年有望成泉州首批传承人!

2015-10-29 新媒体中心 南安市广播电视台


讲古就是说书、讲故事。是讲古人利用闽南语对民间故事和传说进行二度创作和讲演的一种表演艺术形式。这两年,讲古在泉州地区广受欢迎。不过,从事这个行业的多数是些上了年纪的人,年轻人并不多。今天的《百姓故事》,我们要带大家一起去认识一位年轻的讲古人,他就是今年9月份,在泉州“陈三五娘讲古大赛”夺得冠军的咱厝人——王培焕。

亲,请在WIFI下观看视频,随时随地关注家乡资讯。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n0170hn9m8i&width=500&height=375&auto=0

眼前这个年轻人就是王培焕,官桥镇和铺村人,是个90后。别看他年龄不大,才艺可不少。既唱得了戏、讲得了古,还吹得了乐器,是村里的文艺达人。当然,很多人真正认识他是从《南安讲古》以及一些闽南语微电影中。


王培焕叔叔 王川芎:

整个村都对他印象很好。像这次我们上海一个金坑联谊会,上海金坑王氏宗亲联谊会在成立时,也特地叫他去主持节目。


其实,王培焕的专职并不是讲古,而是晋江高甲戏团的演员。

王培焕母亲 洪勉:

小时候,他就是把家里的碗筷都搬出来,大锅都搬到山头来,敲锣打鼓。编织袋撕成丝状做成胡须,染上黑墨。然后被子草席都拿到楼顶去演戏。


2006年的夏天,王培焕被老师洪达民发现,开始走上了戏曲之路。2007年,洪达民带着年仅13岁的王培焕去参加了泉州艺校的统考。3年后,培焕被泉州艺校推荐到晋江高甲剧团上班。


培焕启蒙老师 洪达民:

当时他还在小学,读六年级的时候,在“六一”举行一些文娱活动,培焕就组织他们班的一些同学,自编自导一些节目,带有一些戏剧性的东西。在那个时候就知道这个孩子在艺术方面有一定的素质,一定的潜力。就跟他家长商量,准备引导他走艺术这条路。


高甲戏演员爱上“讲古”

说起如何从高甲戏走上讲古这条路,王培焕笑着说,这跟他爱听爱讲的性格有关。


讲古人 王培焕:

这个跟我的性格有关,好的东西就爱分享。比如说,我现在听人跟我们讲了个故事,十分有趣,我就马上想把这个故事讲给更多地人听。

作为一名高甲戏演员,王培焕晚上要下乡演出,早上要练习基本功。虽然忙碌,但迷上讲古后,王培焕就把所有的业余时间贡献给了讲古。一放假回乡,他就爱跑到村里的莲峰寺去逛逛,找庙前纳凉的老者唠嗑,搜集一些本土的故事。


村民 王特别:

他如果继续讲古,我们会把一些历史(跟他)互相沟通、提供(素材)。我们也想通过他的平台,来帮我们宣传(我们村的一些传说和历史)。

四处拜师 大胆创作

王特别说,现在,村里老者口中的故事基本都被他再次创作,还成为流行的新段子。

讲古人 王培焕:

讲古两字是很好写,要讲好很难。我到现在还是处于学习的阶段。讲古,我觉得它的包容性很广,什么都能加进去,只要你敢大胆创新,观众爱听、好听,有意义,我觉得都可以加入讲古这个形式里。

老人口中的故事成为了王培焕的创作素材,而讲古的技巧,王培焕更 多地是请教专业的老师。

培焕启蒙老师 洪达民:

他平常经常会去跟他们高甲戏的名师名角去学习(怎么把讲古融合进去),也经常请教一些讲古的老前辈,像老铁、林赋赋,跟他们探讨,也从这些老前辈讲古取得一些经验。

另外,戏曲演员的身份,也让王培焕小占了一下“便宜”,他可以大胆地将戏曲融入讲古创作中。

讲古人 王培焕:

我会将演戏中一些人物的表现形式、一些动作加到讲古里面。一些表情声音(加入讲古),我觉得戏曲这条路给我讲古也有很大的帮助。


“焕啊”是村里男女老少的偶像

经过2年的实战和不断改进,如今,王培焕在讲古上也小有成就。今年9月,泉州市举行“陈三五娘讲古大赛”,王培焕夺得冠军,并有望成为第一批泉州讲古传承人。得知喜讯后,乡亲们自发地在村落各处挂上彩条以示庆贺。


村民 杨玉兰:

“不知道为什么会有哪些话讲,会那样讲会那样演,我就觉得他以后会很有出息。厝边头尾都称赞他,说他以后一定会出人头地。讲得还挺有意思的,挺好听的。”

官桥镇和铺村党支部支委 王国贤:

对我们村影响很好,因为说我们村有这样一个会讲古的人才,在泉州地区拿到名次,为我们村争光。


梦想:通过讲古让大家爱上闽南语

采访到最后,王培焕告诉记者,自己坚持讲古,除了是兴趣爱好、喜欢外,他更希望能够通过讲古来普及闽南语。

讲古人 王培焕:

闽南语是我讲古的一个困难,就是发音不准,讲得不标准。闽南话,现在会讲的孩子很少,那要如何让他们感兴趣,就是要讲一些传说,一些神话来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当他在听我们讲古的时候,不知不觉就学会了闽南话。能将故事完成地讲出来,还能把泉州的俗语、民谣,包括我们的俚语,通过讲古传播给观众。


【记者:陈晓丹 侯伟平】


精彩阅读(点击标题即可)

1、【英都良山】67岁女儿甘做瘫痪母亲的“拐杖”,“敬老孝亲”乡邻树楷模!

2、【聚焦石博会】石材机械逆市飘红,南安开启“新石器时代”!

3、【关注三农】居然给猪建跑场?翔云“野猪家养”畅销市场!

4、【喜讯】我台选送广播剧《牵手》获国家级金奖!

5、【百姓故事】似竹篮非竹篮,翔云84岁编篮高手为何“只送不卖”!

编辑:南安电视台新媒体中心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